
同一個交易日,兩家硬科技企業,一同敲響上市鐘聲。
2025年10月28日,天堂硅谷被投企業——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 “西安奕材”)與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 “禾元生物”)同日登陸科創板。
它們成為了天堂硅谷投資組合中的第53和54家上市企業,也使得天堂硅谷2025年的上市項目數量達到了4家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兩家企業雙雙入選首批“科創板成長層”。首批入選“科創板成長層”的3家國之重器企業中,天堂硅谷獨中兩元。
西安奕材:12英寸硅片的國產突圍之路

西安奕材的上市,是一場圍繞“12英寸硅片”這一半導體產業核心材料的長期攻堅征程。
天堂硅谷作為早期投資人,有幸參與并見證了這場攻堅克難的全過程,再次兌現“深耕硬科技投資”的承諾。
挑戰“工業明珠”,解決“缺芯之痛”
半導體制造被譽為“工業皇冠上的明珠”,而西安奕材攻堅的12英寸硅片,正是制造5G、人工智能、自動駕駛等高性能芯片的基石——一顆芯片中,約37%成本來自半導體硅片。
其技術門檻之高,體現在兩個關鍵指標:一是純度,電子級硅需達到11N 標準(即99.999999999%純度,雜質含量低于百億分之一);二是平整度,若將硅片等比例放大到棒球場大小,表面高低落差不能超過一根頭發絲(約0.05-0.1毫米)。
然而,這一芯片命脈曾牢牢掌握在日韓德廠商手中。2020年前后,國內97%以上12英寸硅片依賴進口,產業鏈隨時面臨“斷供”風險。
選擇西安奕材:押注信念、團隊與長期主義
2020年前后,國內多家企業啟動12英寸硅片項目:有的背靠上市公司資源,有的已經擁有8 英寸硅片量產經驗。
彼時,西安奕材僅處于測試片階段,首次啟動對外融資,且無其他盈利業務線“輸血”,是同行業中少有的 “純靠技術突破、無安全墊” 項目。
天堂硅谷在全面考察后,堅定選擇看似“風險最高”的西安奕材。
我們看到的,不僅是他們逐月提升的良品率,更是那支具備完整技術矩陣、敢于挑戰的團隊。最關鍵的,是創始人王東升的長期信念與產業格局。
從1992年自籌資金拯救瀕臨破產的工廠,到帶領京東方突破日韓的圍追堵截,再到提出著名的“王氏定律”——25年來,王東升領導了中國從“缺屏”到“屏強”的全過程。
這一次,他再次出發,劍指國產“缺芯”問題。與同行 “先做8 英寸盈利,再攻12英寸” 的穩妥路徑不同,西安奕材一開始就全力押注12英寸產品 —— 其背后的邏輯是:先進制程芯片都在12寸片制造,未來對算力要求更高和存儲能力更強的先進制程芯片需求量更大,掌握12寸產品才能占據產業主動權。
與許多同行走一步看一步以上市為最終目的不同,奕斯偉在Day One就定下 “全球第一” 的目標:規劃5 座工廠,預計至2030年全球12英寸硅片月產能達1000萬片時,占據25%-30% 市場份額,從而足夠影響產業周期。
2021年6月,在看重西安奕材的長期創業信念及充分驗證團隊技術能力后,天堂硅谷向其投資1億元,共同開啟這場征程。
五年突圍:從“測試片”到“大陸第一”的躍遷
此后,西安奕材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跨越,不僅獲得國家資金的強力支持,更完成了從 “技術可行” 到 “全球認可” 的蛻變,關鍵里程碑清晰可見:
●2022年:實現從0 到1的突破 —— 完成12英寸正片出貨,年底在中芯國際實現正片量產,打破海外壟斷的第一步落地;
● 2023年:獲得全球巨頭認可 —— 三星電子、SK 海力士、聯華電子、格羅方德等國際頂尖芯片制造企業,先后通過其產品驗證;
● 2024年:商業化與國產化雙豐收 —— 全球頭部芯片制造企業躋身前十大客戶,同時大量設備實現國產化替代;
●2025年:產能躍居行業前列 —— 第二工廠正式開工,第一工廠完成柔性化改造,總產能躍居大陸第一、全球第六。
2024年,西安奕材已實現正向經營性現金流,具備了可持續的 “自我造血” 能力,為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此次科創板上市,募集資金將重點用于加速第二工廠產能建設,將為西安奕材沖擊“全球第一”的宏偉目標注入決定性動力。
禾元生物:“稻米造血”改寫全球白蛋白產業格局

當“救命”的血清白蛋白從尋常的稻米中“種植”出來,會發生什么?
這不是科幻小說的劇情,而是禾元生物實現的科技突破。
2025年7月,禾元生物全球首創的核心產品——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(水稻)奧福民?(HY1001)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。
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在植物生物反應器制藥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,更標志著“稻米造血”這項全球首創技術,已完成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驚世一躍,開創了全球人血清白蛋白生產的新紀元。
全球首創 “稻米造血” 技術,重新定義“黃金救命藥”
奧福民? 的獲批,不是簡單的 “一款新藥上市”,而是行業一次重要的 “技術換道”。
傳統的人血清白蛋白制備工藝主要依賴從捐獻的健康人血漿里提取,供應緊張且存在病毒污染風險。
而禾元生物使用“水稻胚乳細胞”作為天然的生物反應器,從稻米里生產出了可用的重組人血清白蛋白。這一“植物源首創”突破,帶來了多重優勢:
● 更安全:徹底杜絕動物病毒或血漿污染物風險,產品純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;
● 供應穩:突破血漿采集限制,通過水稻規模化種植實現穩定、可控的大規模生產;
● 成本低:生產工藝簡化,成本較傳統方法降低超60%,顯著減輕患者用藥負擔。
奧福民?于2025年7月獲批后,8月即完成首批商業化交付并進入臨床,展現出良好的臨床反饋與市場接受度。
這一高效落地節奏,驗證了禾元植物源技術的產業化成熟度,也反映出市場對創新白蛋白的迫切需求。
為承接需求,公司已啟動階梯式產業化布局:年產能100萬瓶的智能生產線已投產,可滿足當前臨床增量;2026 年還將建成年產1200萬瓶基地,屆時將顯著提升供給,有效緩解進口依賴。
研發驅動構建管線矩陣:70% 研發占比夯實技術護城河
禾元生物的核心壁壘,在于其強大的研發能力與平臺化優勢。
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,公司近70%的員工為研發人員,過去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達3.86億元,持續鞏固其全球領先的植物源重組蛋白技術平臺。
這一平臺的價值,正通過層次清晰的產品管線加速釋放:
● 核心產品奧福民?(HY1001):
已成功上市并快速商業化,入選工信部首批《生物制造標志性產品名單》,并已在美國進入III期臨床,國際化路徑明確。
● 推進有序:
針對兒童輪狀病毒腹瀉的HY1002、治療肺氣腫等罕見病的HY1003等多個項目,已進入不同臨床階段,展現了平臺持續產出創新藥的能力。
● 儲備豐富:
另有多款藥物(如HY1004、HY1005系列)已進入臨床階段,并有多個植物分子藥物臨床前項目儲備,形成了良好的研發梯隊。
隨著奧福民?進入商業化放量期,公司收入核心將從輔料試劑轉向創新藥驅動,業績結構即將迎來全面升級。
天堂硅谷7 年陪跑:以遠見布局顛覆性創新
自2018年完成首輪投資、2020年追加投資以來,天堂硅谷已陪伴禾元生物走過七年征程。
今天,禾元生物科創板上市的成績單,印證了天堂硅谷基于技術、市場與團隊三大要素的系統性判斷:
● 政策利好:投資時點,國家連續出臺政策鼓勵創新藥研發與審評提速,創新藥已上升為國家戰略,為技術突破型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;
● 市場需求迫切:人血清白蛋白作為“黃金救命藥”,2017年國內市場規模已超240億元,但長期存在巨大的供應缺口與安全隱患,亟待新技術路徑破局;
● 技術實現突破:公司成功研發出植物源重組人白蛋白,不僅在表達量、純度和安全性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,更大幅降低生產成本,構建起極高技術壁壘。
上市不是終點,登陸科創板后,禾元生物將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。根據募集資金規劃,核心資金將投入重組人白蛋白產業化基地建設,確保產能穩定落地,緩解患者用藥等待壓力。
雙企上市背后:天堂硅谷的硬科技投資信仰
一邊是半導體材料的“12英寸硅片”,撐起“中國芯”的脊梁;一邊是生物醫藥領域的“稻米造血”,讓救命藥從此可以“種”出來。西安奕材與禾元生物的并肩上市,不僅是兩家企業的里程碑,也是天堂硅谷硬科技投資信仰的一次集中亮相。
2018年,牽手尚在實驗室早期的禾元生物;2021年,押注“風險最高”的西安奕材——這些看似“冒險”的抉擇,背后是天堂硅谷一以貫之的投資邏輯:
關注長期價值,行業聚焦——選擇符合長期趨勢的技術,尋找行業內最優秀的團隊,在企業早期階段敢于下注,足夠耐心。
天堂硅谷成立25年來,累計投資企業逾230家,54家已成功上市。數字背后,是我們始終如一的專注。
未來,我們將繼續秉持“投資人第一”的初心,在硬科技的星辰大海中,尋找下一個破局者、下一個引領者。發現、陪伴、賦能具備長期價值的企業,回報投資人的信任。